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庆巴南: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6-05 05:18: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经过技术攻关,重庆理工大学的师生破解了脑电波监测模块难题,要不然这台机器还没办法使用。”这几天,在重庆国际生物城,科研人员陈倩正忙着操作一台动物体征遥测设备。这台设备原来并没有适配脑电波监测模块,因为动物脑电波监测模块技术门槛高,企业只能依赖国外进口,采购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相关实验的开展和新药的研发进度。为破解这一技术难题,重庆理工大学联合重庆美莱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依托学校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李根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前期研发样机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动物脑电波监测的技术特点,进行了侧重性修改。历时三个多月的调试,最终适配便携式脑电波监测设备样机,并在实验动物上试用成功,监测结果完全满足相关要求,准确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重庆市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为有效解决技术创新资源分散、学科交叉不足、协同创新机制不够紧密等问题,巴南区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建立“产业学院+实训基地”的双轨制人才培养体系,选聘了多名高校专家和企业技术负责人担任产业教授,并开展产业人才“订单”培养、“定向”推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工位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全区还统筹区内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专业服务机构等设备资源,完善成果归集、产品验证、技术熟化、商业化开发服务体系,持续为区内生物医药人才企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推动更多生物医药研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科研团队与重庆国际生物城企业联合建立的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研究中心,设有专门的理论课程教室和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教室和实验室之间自由转换。同时,企业技术副总到大学兼职产业教授,将生产一线内容带到教学课堂,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实验数据,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除了设施设备共用,生物医药产教融合研究中心还注重人才的交叉培养。大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操作先进设备,积累实践经验。企业员工也能参与大学组织的前沿理论课程,提升专业素养。

作为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排头兵”,重庆国际生物城以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为核心,构建起西部领先的“1院5中心10平台”创新体系,建成了重庆市首个抗体药物研发中心、首个疫苗研发中心、最大的动物实验中心等多个支撑全市生物医药发展的高能科创平台,成为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05日 08版)

[ 责编:孙宗鹤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 相关文章
  • 偷税“妙招”难逃法律严惩

    近期,在浙江天台和大连普兰店,税务和公安部门联合查处了两起房地产公司恶意逃税案。两起案件的共同特点就是企业欠税金额大,故意隐匿收入或者无正当理由划转大额资金,对多次催缴约谈置之不理。比如大连这家企业2019年12月以来累计产生欠税3616.66万元,在税务部门4次送达催缴通知书、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及

    2025-07-21 06:59:00
  • 央企年度考核结果出炉

    央企年度考核结果出炉 50家企业获评A级国务院国资委7月18日发布了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名单。在2024年度业绩考核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中央企业获评A级;在2022—2024年任期业绩考

    2025-07-20 14:32:00
  • 欧莱雅首度参展链博会:推动 95%以上的中国供应商参与碳信息披露

    近日,欧莱雅以美妆行业唯一参展的跨国企业身份,参与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集中展示与原料供应、研发创新、物流配送、服务体验等全价值链合作伙伴的共创案例。图片来源:企业提供其中,“链接美好生活展区”聚焦欧莱雅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目前,欧莱雅旗下拥有 32 个 美妆品牌,依托 2 家生产

    2025-07-20 13:32:00
  • 重庆:鼓励智能座舱、电驱等领域头部企业加快投资并购和兼并重组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就《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加快培育优质主体。建立“市、区、整车企业”三方联合服务机制,遴选建立重点零部件企业培育清单,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鼓励智能座舱、电驱、热管理、

    2025-07-17 13:32:00
  • 国家知识产权局:帮助出海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累计向出海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其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人民财讯)(来源同花顺,以上信息为南都·湾财社AI大数据自

    2025-07-17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