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周过完春夏秋冬?研究称全球变暖致“气温骤变”现象日益严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1:18:00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一周就能过完春夏秋冬?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中国研究团队完成的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全球变暖导致各地由热转冷或由冷转热的“气温骤变”现象日益频繁且严重。

本项研究成果示意图。研究团队 供图

  研究团队指出,气温骤变可能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预计到21世纪末,这类事件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将进一步增加,尤其以低收入国家和地区最为严重。

  气温骤变是指气温在短时间内从异常炎热骤降至异常寒冷,或反向急升的突然变化。由于缺乏足够时间去适应和应对,这类骤变可能会放大独立的极端高温或低温事件对社会和自然系统造成的负面后果,影响人类和动植物健康、基础设施及农业生产等。尽管针对独立的冷或暖事件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人们对二者之间快速转变及其影响所知甚少。

  在本项研究中,中山大学刘小平教授、罗明教授、吴思佳博士与中国科学院裴韬研究员等多位学者一起,首先对1961年到2023年间全球气温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气温骤变事件定义为5天内温度从高于平均温度1个标准差突然转变至低于平均温度1个标准差(或反向转变)。他们还将观测数据与气候模型相结合,探讨了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至21世纪末的未来变化。

  这项研究发现,自1961年以来,全球60%以上的区域遭受的气温骤变事件在频次、强度和转变速度上都有所加剧,其中南美洲、非洲、东南亚和澳洲等地区增幅最大。在高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SSP5–8.5和 SSP3-7.0),预计2071-2100年间气温骤变频次和强度都将增加,而转变时间将缩短。

本项研究的“气温骤变”图示。研究团队 供图

  研究团队预计,在SSP3–7.0情景下,全球暴露于气温骤变的人口增加将超过100%,其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面临最大的人口暴露风险增幅(其增幅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至6倍)。而在中低浓度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SSP2–4.5和SSP1–2.6),全球人口暴露的增幅可以得到有效限制。

  研究团队强调,全球各地都应提升对天气与气候骤变的监测、预报与应对能力,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完善此类极端事件的预警系统、强化基础设施韧性以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和适应策略,是减轻风险的关键。同时,全球协同减排仍是从根本上缓解气温骤变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完)

  • 相关文章
  • 苏州好天气继续,明天最高30℃!

    受昨天夜里辐射降温的影响,苏州今天(4月29日)早晨的最低气温为14.8℃,体感微凉,白天天气晴好,阳光不错,截至16时,最高气温上升到28.4℃,南风吹拂,午后暖洋洋。今天到后天,我国北方将出现显著气温波动,气温达到高点后,很快又会受冷空气影响而下降;南方将迎来明显降雨过程,多地将现强降雨并伴有强

    2025-04-29 18:16:00
  • 贵阳:今晚有雷雨 ,“五一”假期凉爽宜出行

    今天(4月29日),记者从贵阳市气象台获悉,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今天午后到夜间贵阳市局地会出现强对流天气,相关部门及公众注意防范短时强降水、大风或冰雹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本次强对流天气后,在接下来的几天全市以阴天间多云为主,气温舒适,特别是“五一”假期有利于公众出行。气象资料显示,今天贵阳各地

    2025-04-29 11:24:00
  •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题:外资眼中“确定性的绿洲”——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十新华社记者任军、有之炘当今世界,确定性日益成为稀缺资源。当前,中国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继续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商务部数据显示,3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与此

    2025-04-27 12:40:00
  • 酒店保洁员调包游客港币!海南发布情况通报

    据海南省旅游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发布情况通报称,4月26日,朵女士在小红书反映“2024年7月入住嘉佩乐酒店期间,有19张面额1000元的港币在酒店被保洁员调包,使其后续在澳门旅游期间遭受困扰。近日,法院以盗窃罪依法判处作案人员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但应承担一定责任的嘉佩乐酒店,尚未对

    2025-04-27 09:04:00
  • “产业保护”反成“产业绞杀”?滥施关税,特朗普可能步胡佛后尘

    【编者按】近日,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同时不断升级对华关税,引发全球高度关注。美国滥施关税的做法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波动加剧等负面后果,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构成双重压力,进一步加剧全球市场的脆弱性。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干春晖研究

    2025-04-27 0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