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仕兴带游客体验制茶技艺。 记者 高玥 摄
从风雨桥沿路而下,不久就能看到挂着“古法制茶”牌匾的“高老庄”,这个坐落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柯里村的小院里,每天都弥漫着茶香。
“要把握好时间,不能把茶叶蒸过头。”小院里的制茶台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的县级传承人高仕兴的身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他正一边制茶一边向游客讲解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装在柱状容器中的生茶按标准称重后放到蒸气台上,随着水蒸气往上升腾,软化的茶叶开始下沉,一上一下好似茶叶一呼一吸,茶香也随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茶叶蒸软到合适程度后,用布袋包裹起来进行揉捻,复蒸一次并放置在平底的石墩下,人站在石墩上将茶叶踩压成饼状,再用纸包起来晾晒几天,一饼采用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制作的茶饼便诞生了。
云南普洱茶历史悠久,在宋代“茶马互市”中,普洱茶便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普洱茶行销范围更广,出现了“士庶所有,皆普洱茶”的盛况;清代,普洱茶更是被列为贡品。在云南普洱茶的主要产地宁洱县,制茶匠人们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便是当地茶工在千百年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而逐步形成的。
传统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对于茶叶采摘地、采摘时节和制作工艺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作为县级传承人和年轻一代茶业从业者的代表,高仕兴敏锐捕捉到了当下消费者对于普洱茶文化的认知需求,便在自己开办的“高老庄”茶庄内设立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体验中心,将制茶技艺中关键的工序提炼并简化,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制茶的服务。“不少游客对于制茶、茶道、茶艺、茶具等内容很感兴趣,希望能在这里享受一次高性价比的制茶体验。采茶、萎凋、杀青这些费时的工序我会提前完成,游客能够直接体验蒸、揉、压、定型等工序,做好一饼真正属于自己的茶。”高仕兴说。
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高老庄”体验制茶。走进小院总能看到站在石墩上“左右摇摆”的游客。据高仕兴介绍,在旅游旺季,最多时每天能制作近200饼茶,通过创新,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变成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
云南网记者 高玥 胡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