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以科技之力托举湖北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12:25:00    

5月24日,湖北省科技活动周和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在武汉启幕,这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的主题活动,既是一场群众性科普盛宴,更是展现湖北科创最新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窗口。在科技创新成为全球竞争焦点的今天,这场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切口,以激活创新生态为路径,正在书写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湖北答卷。

本届活动将开展政策宣传、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开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荆楚科普大讲堂”“寻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五大系列科普活动。湖北省通过科技活动周展现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模式,本质上是一场凝聚共识的全民科普行动。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实验室行为,而是政策、文化、社会协同作用的系统工程。科技活动周释放出一种信号,那就是科技创新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神秘事物,而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指南,比如:活动现场演示的导航定位原理,都是通过三角定位法即终端(手机或汽车)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三颗以上卫星信号,测量出终端至三颗卫星的距离,然后利用距离交会法,就可以计算出终端的位置。当科学技术的普惠性成为共识,创新生态便具备了自生长的生命力,公众也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

当科学探索与日常生活产生共情,科学家精神也就真正融入了社会文化之中。譬如,“荆楚楷模”陈刚教授,曾经四次攀登珠峰进行测绘,不仅是为获取地质数据,更是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诠释“探索未知”的科学信仰。“钢铁女侠”丁文红教授30年如一日攻克低应力超高强钢技术,不仅在于打破国际垄断,更在于将科研论文写在产业链升级的实践中。不仅如此,通过情景演绎等形式,让青少年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譬如:湖北省科技馆原创科普剧《差不多,差多了》,通过科学精灵“亮亮”与少年“多多”的奇幻冒险,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科学探索是一场严谨的修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科技活动周正在用鲜活的形式载体表明,科学家精神以情感共鸣为依托,重构了公众对于科学家及科学家精神的认知,为更好地传承科学家精神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在技术和产业迅猛变革的当下,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也是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近年来,湖北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在光电子、空天信息、生物育种等领域先后组建10家湖北实验室,取得了胶体量子点红外芯片、高速磁悬浮测试线等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重大科研进展。本次科技活动周展览现场上,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组成50余个展位,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现代农业、能源科技等领域,展示湖北省特色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践成果。同时,此次活动周上的“荆楚科普大讲堂”,让科研人员与社会公众通过双向互动方式,在让群众更好地了解科学技术的同时,也为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提供了思路参考。

科技之光,照亮荆楚奋进之路;创新之火,点燃时代发展引擎。湖北科技活动周犹如一座桥梁,连接起科技与大众、现在与未来。它让我们深知,科技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坚实力量。当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当科技成果如繁星般点亮荆楚大地,这不仅是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更是民族复兴的澎湃动力。愿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让尊重科学、崇尚创新在荆楚大地蔚然成风,以科技之力,托举湖北在时代浪潮中破浪前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谨(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宜都市委宣传部)

责编:丁玥

  • 相关文章
  • 湖北今明天仍多高温天气 强对流频繁来扰局地或现大暴雨

    中国天气网讯 昨天(7月16日),湖北多地热到破纪录,部分地区还遭遇了强对流天气,高温、暴雨接连来袭。今明天,湖北仍多高温天气,强对流也将频繁来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需注意做好相关防范措施。昨天到今晨,湖北西部和北部等地高温和强对流接连来袭,夷陵三峡、巴东、秭归等多地打破当地观测史最高气温纪录,夷

    2025-07-17 11:40:00
  • 我省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聚焦主题 注重实效 以真查实改赢得群众认可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以高标准、严要求,一体推进学查改,持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根基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加强党的作

    2025-07-17 07:00:00
  • 上图东馆暑假大热,剑桥大学来沪施展“自然魔法”

    这个暑期,剑桥大学将各大学院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部分稀珍“搬来”上海,借以欢乐的互动敲开科学知识的大门。上海图书馆东馆遴选了百余件珍藏(包括复刻件),关联67位东西方科学史上的关键人物,陪观众们趣味互动。科学大牛们的新奇脑洞,伴随观众跨越4千年,汇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科学简史。上图东馆展厅现场剑桥

    2025-07-15 22:12:00
  • 科学“邂逅”艺术,追求真理与美(新语)

      北宋天文学家苏颂排除万难,研制“水运仪象台”观测天象;当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建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如果他们穿越时空相遇,会交流些什么?  近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中国科技馆、中国煤矿文工团携手创作的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上演。该剧以宇宙中的“天关客星”与蟹状星云间的神秘联

    2025-07-09 15:32:00
  • 中国集齐“三颗明珠”

    以下文章来源于三里河 ,作者三里河中国集齐了“三颗明珠”。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成运营,加上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全球领先,中国已成功摘取这三颗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国新办7月9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

    2025-07-09 1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