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7月21日电(记者许雄)在山西省晋城市境内沁河两岸,分布着以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砥洎城为代表的明清古堡群。青山绿水与巍峨古堡,在山水间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卷。
来到湘峪古堡,可见一座宏伟的城池依山傍水而建。走进堡内,登上城墙,一排当年的防御装备仿制品陈列墙上。村中相传,这里最多时曾受到上千流寇的围攻,但始终未被攻下。城墙上的藏兵洞,设计也有讲究,从门口向内观察,视线被遮挡,无法看清里面的兵力。洞内密集的挡墙,方便防守方藏于墙后袭击入侵者。遇有流寇侵袭,在藏兵洞中,还会放置部分粮食,让其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湘峪古堡已经成为晋城市沁水县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帮助在此就业村民实现人均年收入4.2万元。
走出古堡,不远处的郑村镇半峪村,以“为湘峪古堡游客提供夜宿服务产品”为定位,以“民宿+”为思路,对破败的古村落进行修缮和风貌提升,打造出“餐饮+品茗+书画+住宿+酒吧”多功能融合的“胡家掌十六院”精品民宿度假区。黄昏漫步古村中,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复活”的古村古院与现代文明的灯火,带给人极致的反差之美。
同样不远的距离,一座树理小镇也成为越来越多阅读者周末的“打卡地”。这里是赵树理的家乡。阅读爱好者会定期在此开展读书活动。赵树理的“周边”文创产品,也成为不少游客别样的旅行纪念品。
“依托沁河两岸丰厚优质的古堡文化资源,我们积极推进古堡的活化利用工作,形成了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的旅游廊带,形成了以康养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以古堡民居为IP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沁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丽霞说。
山河无恙,古堡“苏醒”。不仅让今人有机会一窥数百年前独特的东方城堡建筑,更衍生出许多山乡新玩法,开辟了太行文旅康养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