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日,在深圳科学技术馆,观众参观“机械大脑”。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新华社深圳5月2日电(记者陈宇轩)在射击游戏中体验量子密钥分发的原理、通过“机械大脑”感受大脑对各种刺激的不同反应、像组装积木一样设计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深圳科学技术馆1日投入运营,950个各具特色的展项为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带来了科技、艺术与文化交融的全新体验。
深圳科学技术馆总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展示主题,以“通信科技”为展示主线,设有“你好,世界”“美好生活”“智慧产业”“宇宙探源”4个常设展厅,聚焦数字文明世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应用的数字化生活、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变革、极微观和极宏观的前沿领域等科普主题,还设置了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公众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第一天人流如织、秩序井然。绝大部分项目可以互动体验,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沉浸于科技的魅力。深圳科学技术馆馆长郑永春说,馆内的陈设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边界和展台式布置,重点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这里不仅是知识展示中心,更是科学探索中心和科学教育中心。”

5月1日,在深圳科学技术馆,观众利用积木玩具设计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深圳科学技术馆外表面带有深灰色金属光泽,场馆内部有38米的超高中庭。建筑整体呈“U”形,由9万多块异形多曲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组成,像一艘大型飞船,象征着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开拓未来的决心。
4月30日,深圳科学技术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1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推动更多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优质科普教育内容。
郑永春表示,深圳科学技术馆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科技场馆的交流互动,展示前沿科技成果、大国重器以及背后的科学精神,弘扬科技创新文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