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丨缅怀逝者,让人间更值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6:42:00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细雨飘洒江南,春风吹醒桃枝。这种极具时令特征的天气提醒人们,又一个清明节到了。

山野间踏青、坟茔前祭祀先祖、陵园里献礼于烈士……这些,是清明节里的“必修课”。从更深层面来看,这种穿越时空的传统仪式,在向我们传递着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理解生命?如何连接彼此?

这些仪式中藏着中国人特有的生命智慧。不是吗?当我们擦拭祖先墓碑时,直面的是“人终有一死”的事实。当我们缅怀先烈时,往往会用心体悟生命的价值。而当我们拨转思绪,又能在身边看到孩子们稚嫩而活泼的脸庞。这样的场景又在寓意:生命虽会消逝,但家国血脉、文化记忆能代代延续。

清明节也是一条维系社会的“情感纽带”。在一些人眼里,清明节比春节更具“刚性”,因为它最能唤起血脉深情。所以每到清明节,许多地区全家族相约扫墓,让分散各地的亲人相聚一堂。今天,祭祀祖先的方式已经有了“迭代升级”,但是,情感却依旧浓烈。“云祭扫”让异国游子也能点亮虚拟烛台,年轻人用区块链保存家族故事,传统仪式正在用新方式守护共同记忆。它们像无形的线,把14亿多人织成一张承载文明的精神网络。

有了这样的思考维度,我们就不难理解前人通过诗文给我们传达的深厚意蕴。唐宋文人笔墨中“生死并观”的智慧、杜牧笔下“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王羲之曲水流觞时的“天朗气清”,他们的感怀一如今人——当我们拂去墓碑上的尘土时,触摸到的既是冰凉的往昔,又分明感受到血脉的温热。站在先人与英烈面前,每个鞠躬都在完成精神的自我净化。对逝者的最高敬意就是让生者的世界更值得眷恋,对逝者的怀念更应该变成善待身边人、认真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态度。

春山可望,万物洁齐。当无人机将写满思念的电子孔明灯送入云端,当AR技术重现祖先耕作织造的场景,这个古老节日正生长出新的年轮。它不再只是追忆逝者的时刻,而是成为整装出发的生命驿站——在这里,我们确认自己既是千年文明的继承者,更是未来历史的书写者;既要在血脉长河中锚定精神坐标,更需以草木蔓发之势创造新的生机。

  • 相关文章
  • 桃源二中2024级硬笔书法比赛颁奖仪式圆满落幕

    【来源:红网_常德站教育】颁奖现场。红网时刻新闻4月27日常德讯(通讯员 郑惠)为提高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4月26日下午,桃源二中2024级"墨香四溢,书写青春"硬笔书法比赛颁奖仪式在学校科教楼五楼大会议室成功举办。在颁奖仪式上,活动组织者对参赛同学展现出的书法功底给予了高度赞扬,

    2025-04-27 14:37:00
  • 山西省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暂行办法》

    节地生态安葬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4月14日消息,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采用树葬、壁葬、草坪葬、花坛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或不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办法》规定,逝者

    2025-04-14 20:18:00
  • 为生命接力 !洛阳医生张楠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近日,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张楠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他也成为洛阳市第6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我觉得没做什么,就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面对赞誉,80后张楠的回答朴实而真挚。  12年等待,终圆救人夙愿  2013年6月,张楠在献血时多

    2025-04-14 14:40:00
  • 在辽阔新疆大地上游走的文学骑士 读散文集《有人骑马来自远方》

    《有人骑马来自远方》 \周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有人骑马来自远方》是已故著名军旅诗人周涛生前最后一部散文集,可以说这部遗世之作既是周涛75年人生旅程的精神盘点与文学自传,更是他对新疆这片“诗之地、歌之源”的深情吟唱与深切礼赞。在这部散文集的文字褶皱中和语言波澜里,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

    2025-04-08 09:29:00
  • 斫琴名家李一凡工作室落户太原古县城

    本报讯 (记者 程俊强 文/摄) 4月6日,“非遗古琴斫制技艺——李一凡斫琴工作室”山西省古琴协会非遗传承基地正式挂牌。山西省古琴协会会长阎宝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李一凡等嘉宾出席了挂牌仪式。来自省内的数十位古琴爱好者参加了仪式。山西省古琴协会阎宝琴会长介绍

    2025-04-07 1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