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用新语法讲述新女性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5:46:00    

3月30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携其主编的新书《平静的海:2024年中国女性小说选》《有情:2024年中国女性散文选》,围绕“用‘女性的看见’讲述新女性故事”在京举办了新书首发分享。本次活动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主持。

张莉

所谓“女性的看见”是指女性作家以独特的观察力和叙事方式,重新发现、书写女性经验,突破传统性别视角的局限。张莉强调说:“这种‘看见’不仅是女性主义的表达,更是对生活多样性的捕捉,包括历史、家庭、社会变迁等广阔的领域。”

小说场嘉宾对谈现场

散文场嘉宾对谈现场

以2022年女性文学年选出版为起点,凤凰文艺与张莉教授正式携手。不仅每年结集出版、宣推女性文学年度佳作,有意识地为女性写作在历史的刻度上立起路标,更是搭建一个女性文学阅读的服务平台,构建起女性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促成优秀作品和读者的双向奔赴,让女性和文学互相成就。

“中国女性写作的新语法已经开始生成”

首发式上,张莉将其编选思路概括为以多样性为核心、作品质量优先、团队协作模式三大特质。在她看来,女性写作不应被狭隘定义,既包括个人化表达,也涵盖公共议题;年选强调,入选作品必须是作家当年的最佳代表作,并避免因人情或偏爱而降低标准,“六年来没有一位作家连续入选”;通过包容性讨论,平衡师生观点,保持选本的公正与多元。

谈及当下女性文学的新趋势,张莉认为她们在讲述自己生活时已经越来越放松,哪怕内心不堪,却会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当一个人可以自嘲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强大的,中国女性写作的新语法已经开始生成。”

“她们开始从‘苦闷倾诉’转向‘幽默与辽阔’的表达,比如在电影《好东西》中,有一个桥段是小女孩猜声音,那些听来在刮风下雨,甚至河马喝水的声音实际上是妈妈在做家务时发出的声响。这里显然导演是在隐喻女性的劳动,但不再是那么苦大仇深,而是更客观,同时又充满着一种欣赏的方式去解读女性生活的日常。《平静的海》一书中的作品也更放松、更具力量感,体现出‘表面平静,内在深邃’的女性特质。”

《平静的海》和《有情》中收录作品对应的作者年龄覆盖50后至00后,展现出不同世代女性的视角。谈及近年来文艺批评中的一些乱象,张莉主张要“同情理解”,要承认作者的时代局限性,反对对历史的作品进行道德审判。“文学评价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我们应该聚焦未来,而非苛责过去。”

谈及年选的社会意义,张莉表示希望可以成为女性创作者社群的纽带,赋予写作者“信念感”,同时引导读者关注女性经验。她还明确表示目前不会去做女性诗歌选,“这需要长期的专业浸润,我现有精力还是集中于小说与散文。”

《平静的海:2024年中国女性小说选》

《有情:2024年中国女性散文选》

新女性写作,“指向更广阔的气象”

入选作家们也围绕各自的入选篇目具体论述了创作思路,以及她们对女性写作近年来的观察和思考。

作家、编剧徐小斌1981年便登上文坛。40多年来,她拒绝固定风格,持续进行“文本试验”,即使可能失去读者也在创作中坚持探索。“赫尔曼·黑塞曾说:‘永远不会把爱和风景驻足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点。’我的写作永远‘在路上’,去寻找边缘化的表达。”

《隐秘碎片》便是徐小斌在碎片化叙事上的创新尝试。她介绍说,最初计划写成短篇,但发现传统结构无法表达力量,最终采用“碎片化写作”,以呼应这个碎片化时代的阅读习惯。“类似英剧《9号秘事》的叙事手法,每个小片段结尾都会颠覆前文,整体形成莫比乌斯环式的结构。通过非线性的叙事和反转,展现女性心理的复杂性与隐秘性。”

徐小斌

00后上海姑娘胡诗杨,是到场年纪最小的女作家。她的新作《土地的飞行》通过展示方言沟通的障碍,挖掘了外婆赵嫦娥被遮蔽的生命史。通过以年轻一代的视角重述历史,赋予了读者对边缘女性故事的普遍共鸣。“维特根斯坦曾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因而学习方言也是打破隔阂,擦亮新世界的方式。”

谈及对新女性写作的探索,胡诗杨认为应超越传统的“私人化写作”,指向更广阔的气象。“写作终归是要诚实地面对自我,但不应局限于个人经验,而是通过观察他人如外婆来‘双向照亮’自我认知。”

胡诗杨

面对文旅热给故乡带来的“泼天富贵”,作家程黧眉却在散文《耀景街16号》中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哈尔滨的文学氛围,展现一代人对文学的纯粹热忱。“我荣幸地经历了那个年代。我们几个年轻人可以在冬夜哈尔滨的江面上谈文学,然后走到中央大街碰到一个女孩子,她又是一个文学青年。那时遍地都是文学青年,热爱文学的人特别多。”

程黧眉认为,尽管如今文学的氛围已不同于90年代,但文学的理想和光辉依然存在于每个人心底。“我希望唤起读者对文学理想的珍视,即使在喧嚣的现实中,也能找到沉浸于文学世界的平静与治愈。”

程黧眉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的散文《北京往事》,以“北京移民”视角记录SKP商圈(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聚集地)的变迁,反思消费主义与地域标签。她在发言中自认是“客居北京30多年的异乡人”,此番写作选择从熟悉的生活半径切入。“有人曾说,北京城市分布特别细致,‘消费的朝阳’、‘文化的东城’、‘教育的西城’……我曾一直以为生活、工作在有文化的地带,但他这么说我也能理解,因为这里有北京的CBD。”

刘琼坦承此次的写作偏中性,但在服饰、饮食等的微观描写上又会自然流露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度。她认为女性写作不必刻意强调性别标签,女性散文也不必局限于“女性题材”,亦可书写公共历史与城市肌理。

刘琼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 相关文章
  • 张建平携《吃吃白相相》“回乡”分享人间情味

    大皖新闻讯 日前在“文理融和 悦见合肥”一一2025年合肥市暨蜀山区全民阅读及版权宣传周集中活动,作家张建平、郜峰应邀亲临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举办《吃吃白相相》新书分享会,与读者一起品读生活乐趣。曾在合肥求学的张建平直言,自己有“回乡”的感觉,接受采访时她表示,这是一本未完成的书,期待读者一同来完成,

    2025-04-29 17:15:00
  • 阳光财险:筑牢保险保障网 守护首都万家灯火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网】作为首都金融保险服务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阳光财险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积极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在安全生产、民生保障、巨灾防控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以专业保险服务守护首都万家灯火,为新时代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阳

    2025-04-26 05:07:00
  • 3天被拒20次,老年人租房到底有多难?

    一生不买房、只租房住能行吗?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其中最让人担忧的问题莫过于等到年老时还有没有房东愿意把房子租给自己近年来“老人租房难”的报道不断引发热议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不愿意租房给老人”的现象背后到底有什么顾虑?又该如何解决?“年龄限制”背后的隐忧日前,“租不到房的60岁以上老年人”

    2025-04-24 19:51:00
  • 女性电影专项基金2025“盛放计划”全新启动

    人民网成都4月24日电 (记者刘海天)4月22日晚,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投融资之夜”舞台上,一场关于女性题材与光影梦想的盛典举行。由中国电影基金会指导、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四川福文思影业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女性电影专项基金2025“盛放计划”正式启动。这场以“爱、温度、相信”为底色的“盛放

    2025-04-24 11:05:00
  • 领航差异化发展:北京银行的深度求索

    1999年的世纪之交,北京银行率先在中关村地区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支行。此后的26年里,北京银行见证了“科技中国”的生根、发芽和长叶。北京银行与时俱进,始终以金融的视角关注着科技的发展创新。2006年,北京银行开启文化金融之旅,将服务文化产业纳入全行发展战略。此后近20年里,北京银行打造多款文化金融

    2025-04-23 14: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