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山湖畔的格桑花已进入盛放期,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 记者 胡乾亮 通讯员 许鹏飞 摄

灿烂多姿的格桑花海。 记者 胡乾亮 通讯员 许鹏飞 摄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路径,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翻开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版图,精准定位到马鞍山中心城区东至泰山大道、南至兴安路—体育路、西至宁马高速公路、北至牡丹江路,总面积约16.49平方公里的东部区域,这里被称为“秀山”。
4月26日,华山路(湖南东路—旅游大道)正式通车。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平稳快速地驶过,行人的脚步轻快而从容,脸上挂满了舒心的笑容。该道路的通车,不仅标志着秀山片区交通路网迎来重大升级,有效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更将秀山片区与城市核心区紧密串联,犹如崭新的“动脉”,为区域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秀山片区紧邻宁安高铁、宁芜高速,区位优势明显。2023年起,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全域城市有机更新,将秀山片区作为城市更新试点,对片区进行挖潜增效、适度再开发。针对片区功能品质活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坚持城市运营前置,树立全过程经营理念,按照“1231”的具体思路系统谋划,通过特许经营带动片区全域有机更新,实现“人产城”互促共进。同年4月,江东控股集团竞得秀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特许经营权。
近年来,通过推进城市更新,秀山片区焕发生机活力,一幅近悦远来、产业集聚、富有内生动力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
“人”的福祉倍增。提供就业岗位2600个,开展培训2.5万人次,新增企业109家,带动3000人就业创业;人民医院秀山院区新增床位1250张,社会福利院等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文旅体融合成效显著,举办活动56场次,吸引12.4万人次,健全商业综合体、体育公园和高档酒店等项目设施,构建了全龄友好型宜居空间。
“产”的活力澎湃。马鞍山软件园培育240多家科创企业,与大院大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1+N”产业体系,建成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中心,完成数据资产融资授信1230万元,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大数据等数字经济产业居全省第一方阵,马鞍山软件园获评省通用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园区,在全省软件产业园评选中排名第一,数字产业集群效应放大。
“城”的功能升级。投资2800万元建成公交、停车、环卫服务综合体,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个;建成改造道路项目32个,建设公交首末站2座,优化公交线路16条;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检测中心,提升城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建立低空政务巡检智慧平台,初步搭建智慧宜居型城市框架。
城市更新铺锦绣,一张蓝图绘到底。“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秀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手法步法打法,以人强产活城、以产聚人兴城、以城促产留人,打造高品质生活片区、现代化产业片区和集约化发展片区。”江东城建集团董事长王辰娓娓道来。(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张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