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晚,在北京接受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杨金华乘飞机抵达贵阳,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五一”假期即将来临,被誉为“村BA”后花园的阳芳村必定会迎来一大波游客,村里又同时在开展环境提升工作,不少老旧房屋需要修缮,作为阳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华一分钟也不敢懈怠。

杨金华在北京接受表彰 受访者供
车刚驶入村寨,锣鼓声图、鞭炮声就已响起,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热烈欢迎杨金华载誉归来。面对村民的热情,杨金华有些难为情地说道:“还有好多事等着做,正常开展工作就行了,不搞这些……”
过去14年,阳芳村已从一个道路不通、思想也不通的小山村,一步步转变成产业兴、生态美、游客旺的现代化新农村典范。村民们心里明白,这场嬗变的背后,既包含了杨金华的自我牺牲,也充满了乡村治理智慧。
抓基建 乡村焕新颜
2011年春节,在广东打工的杨金华回家过年,坐在饭桌前,听父亲又念叨起村里的往事。父亲在阳芳村党当了28年村支部书记,曾带着村民肩挑背驮修寨门、建踩鼓场,一点点改变着这个偏远山村的面貌。这些故事杨金华早就听过许多遍,也曾亲眼见过村干部深夜还聚在他家讨论村里事务的情景。但这一次重提旧事有些不同,父亲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在外面一个月挣五六千,管得好你自己,管得了村里的人吗?”
看着年迈的父亲,杨金华心里已悄然坚定了回乡接过父亲建设村庄重担的念头。
那一年,杨金华30岁,从村民组组长开始干起,参与到阳芳村的大小事务中。彼时,村中人手紧缺,而杨金华在外打工见过世面,年富力强、头脑活泛,村干部有大小事务总会拉上他一起干。在接下来的一年间,阳芳村人饮工程改造项目、农村消防水池及消防设备改造升级、文化大院施工、全村电网改造等基础建设陆续落地,杨金华的乡村治理才能初显,2013年,他便被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开始大展拳脚。

杨金华(左一)与村民一起建设产业 受访者提供
这一年,杨金华抓住了乡村发展的第一个“风口”——“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贵州广泛推行,贵州乡村建设将迎来质的飞跃。苗家鼓藏场、风雨长廊、篮球场、停车场、旅游公厕……在杨金华的积极推动下,阳芳村陆续落成多项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强产业 农民当自强
当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完成,脱贫攻坚的号角也越吹越响。而此时的阳芳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依然为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杨金华与驻村第一书记杨斯瀚决定主动出击,寻找产业带着村民们摆脱贫困。
一粒米点亮了阳芳村的发展灵感。经过谨慎而周密的外出考察调研,杨金华认定了红米种植将为村庄带来希望。此后,开院坝会动员,挨家挨户走访,一分一厘算账,在杨金华的努力下,最终48户决定参与,种下25亩红米。当年秋季,首批精装红米上市,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远销澳大利亚。到了春节,阳芳村红米总收入达23万元,村集体和合作社分红破万,种植户也实现增收。
不过,随着红米迅速普及,市场开始缩减。杨金华并未气馁,而是利用资源,再求突破。
在种植红米期间,杨金华结识了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农业专家,便时常向他们打听消息。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杨金华又锁定了新品种——五彩大米。与其说是粮食,不如说是一种观赏作物,成熟后的五彩大米在田间拼凑出斑斓的色块,画面美不胜收。也正因这一特性,五彩大米的推广为阳芳村带来了意外收获。

杨金华载誉归来 受访者供图
在农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2018年,阳芳村的五彩大米吸引了不少外村人前来“看稀奇”。有流量,必然产生经济增量,村民们集体出动,在街边摆上小吃摊,而作为村干部的杨金华,也敏锐地察觉到商机。
一方面,他决定丰富景观,积极寻求投资,引进巴拉芳华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在园区内种下羊肚菌、丝瓜、西红柿等作物,丰富了五彩大米绘就的农业画卷。另一方面,他要把“流量”变“留量”,向上寻求政策支持,以村集体经济为主体开办民宿。与此同时,几年前推动建成的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设施,此时也凸显优势,阳芳村已开始向旅游村转型。
兴旅游 品质聚人气
在发展旅游这件事上,杨金华有不少“新招”。
村中开办的民宿虽然规模不大,但他对卫生和服务都提出了很高要求。他在村中招聘了两名年轻女孩任服务人员,并专门将她们送至重庆学习酒店管理知识,以确保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而在经营管理方面,杨金华也显得十分灵活。在疫情期间,他调整民宿经营模式,只提供民宿整租,一次只接待一个家庭的游客,客人走后全面消毒,以此保证了旅游低迷时期的经济收入。
2020年,杨金华高票当选阳芳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发展旅游的他也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2022年,台盘村因“村BA”火爆出圈,大量游客涌入台盘乡,而与台盘村紧邻的阳芳村,也站在了新的“风口”上,凭借完善的旅游设施和精致的民俗品质成为“村BA”的“后花园”。杨金华再次乘势而上,展开新的行动。
阳芳村共有300余户1300余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出现各种不同的声音。对于不同的意见,杨金华从不回避,而是在每月一次的群众大会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今年4月的群众大会上,他提出动员村民参与开办民宿的构想,或入股村集体开办的民宿,或将自己闲置的空房腾出、改装,打造成适合接待游客的客栈。村民们七嘴八舌谈论着自己想法,有人赞成,亦有抱有疑虑,杨金华一一听取意见,再反复阐述自己的规划,最终,有20户村民主动报名,阳芳村的旅游产业即将再次迎来升级。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编辑/胡家林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